诊所环境日清洁、消毒常规
文章来源:schyake.com 更新时间:2019-11-09 21:30
一、空气消毒:
1.通风:早上上班前、中午、下午班后各通风0.5~1h。
2.消毒:方法一:紫外线消毒。每日班后使用紫外线灯消毒1h。
方法二:空气动态消毒。采用多功能动态杀菌机进行空气动态消毒。二、
二、地面消毒:
1.当地面无明显污染时,采用湿式清扫,用清水或含清洁剂水拖地每天2次(早上、中午各1次)。
2.有传染病流行时改为第一遍用250~500mg/L含氯消毒液拖地,第二遍用清水拖地。
三、物品表面消毒:
医务人员手接触的地方用避污薄膜纸覆盖,薄膜有破损地方或没采用避污薄膜纸覆盖者用中效消毒液擦拭。每天下班后用250~500mg/L 含氯消毒液擦拭,停留10-30min后用清水擦拭、清洁。
四、注意事项
1.诊室空气提倡通风换气。
2.采用紫外线消毒要注意环境评估及使用注意事项:
①室内保持清洁干燥,温度低于20℃或高于40℃,相对湿度大于60%时,应适当延长照射时间。
②紫外线灯管距地面2M,用于物体表面消毒时,灯管距物体表面不超过1M。
消毒时间从灯亮5min后开始计时,消毒时间为0.5-1h。
③紫外线灯累计使用时间不应超过1000h,使用中强度不低于70μW/c㎡,新灯强度不低于90μW/c㎡。紫外线强度计至少一年标定1次。
④消毒完毕,打开窗通风换气,方可入室。不得使紫外线光源照射到人,以免引起损伤。
⑤紫外线灯管每周用95%酒精棉球擦拭1次,如有灰尘、油污时,应随时擦拭。
3.诊室地面不提倡常规使用化学性的消毒液拖地,遇有污染或传染病流行时,用有效氯或有效溴500mg/L消毒液拖地。
4.治疗过程中所有接触到的设备或物体表面都应采用屏障防护技术(即覆盖防污膜)。